百度 党的十九大绘就了走向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,把蓝图变为现实,是一场新的长征。

原标题:

南通开发区上半年开工深海产业项目总规模超百亿,沿江的开发区何以向海扬帆

近日,创业不到3年的向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工。创始人时毅进入创业后最忙碌的阶段,每天都在长江边监督建厂进度,总投资5.2亿元的相控阵雷达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明年投产。

深海,作为海洋中最神秘且资源最丰富的部分,其经济潜力不可估量。去年,江苏省发改委发布“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”清单,涉及21个试点区域,南通开发区作为南通唯一入选地区,瞄准的正是深海产业发展方向。今年以来,南通开发区加紧布局深海产业,抢占未来产业先机,上半年招引签约深海产业项目20多个,总计超百亿元的项目开工。

长江边繁忙的港口处,随着向洋科技工作人员将一处蓝色圆柱形装置上最后一颗螺丝拧紧,圆柱开始缓缓转动。“这就是我们最新研制的雷达,它正在发射接收无线电波。”时毅告诉记者,企业虽然才刚刚拿地建设,但研发产品的时间已有3年,自主研发的船用AIP阵面产品运用人工智能、相控阵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,有望成为远洋船最锐利的“眼睛”。

船用雷达属于船舶导航通信设备产业中的“一小块”,过去,在整个南通都没有企业研制。如今,随着向洋科技投身雷达产业,南通开发区海工装备产业链得到进一步优化、补全。

“补链延链,串起一个产业集群。”南通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顾莹介绍,上半年,总投资1.3亿美元的绿色新能源船用配套大中型储罐动力系统制造、总投资6800万美元的LNG气化系统智能制造基地项目,都是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出的深海产业新项目。开发区正逐步形成龙头链主带动、园区平台支撑、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
产业链的整合创新催生出独特的“化学反应”。在南通开发区发展了20多年的中天海缆,近年来不仅关注产品性能的提升,更致力于提供系统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海洋输电系统解决方案。

最远点离岸距离85.5千米!7月上旬,随着9号机组叶片缓缓转动,我国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。提供“海缆+施工”全链条服务的中天海缆,承担了近100台机位全流程施工及海缆敷设,突破浅滩机位大风机安装、大跨度水深机位作业等关键技术。项目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,预计每年可向电网输送清洁电能超过26亿千瓦时,相当于260万人一年的用电量。

去年,中天海缆参与的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”项目,在全球首创低交联体系±400kV直流海缆,解决了中远海海缆充电功率大、载流量受限和电压不稳定等问题,一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今年4月,企业厚积薄发,连续中标多个海洋能源项目,总金额达到20亿元,展现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
今年是南通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的第五年,迈向“下一个万亿”,南通把向海发展作为未来的最大增量。虽然不靠海,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、聚集了一大批船舶海工企业的南通开发区已雄心勃勃,拿出了最向海的决心、姿态和行动。南通市委、市政府也支持南通开发区深海产业发展,去年推出“向海十二条”举措,坚持以“全市都是沿海”的系统思维,推动沿江沿海功能协同联动。

正因如此,南通开发区信心满满、干劲十足,聚焦产业链中的重大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,通过专班化工作机制实施精准帮扶。去年,一家扎根南通开发区多年的船舶海工企业存在用地等方面的问题,园区主要领导牵头帮忙解决,今年,企业50亿元项目如期开工。专班化工作机制开展以来,开发区已累计帮助深海产业相关企业解决各类问题百余件。

除了优质的服务,还有真金白银的支持。将未来深远海装备产业作为“3+1”未来产业主攻方向,土地资源稀缺的南通开发区,足足拿出8000亩地打造包括深远海装备产业在内的未来产业集聚区。7月举行的“清华博士南通行”中,南通开发区精准聚焦船舶海工等领域,组织百余名博士与南通本地4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沟通,开出最高年薪100万元的“引才价码”,现场即有40余位海外博士达成初步意向。

有目标、有底气、有政策,这个沿江的开发园区拿出了最有力的行动“向海扬帆”。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,主动策应南通建设“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”目标定位,南通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围绕深海装备、深海机器人、深海物联网等领域,内培外引一批龙头企业、链主企业,力争3年内海洋产业规模翻番、超700亿元。(丁威程 陈欣然)

编辑:顾炀威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